在与一位手握重权的大臣单独会面时,慈禧太后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与利诱:“李大人,如今这形势你也清楚,哀家一直视你为心腹。只要你忠心于哀家,哀家保你世代荣华。哀家能让你位极人臣,也能让你瞬间跌入万丈深渊。你可要好好思量思量,切莫站错了队。”
李大人额头冒出冷汗,连忙表态:“太后放心,臣的忠心天地可鉴,定当唯太后马首是瞻。”
对于那些在权力斗争中摇摆不定,或者已经有倒向同治帝迹象的大臣,慈禧太后则毫不留情地展开打压。
她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爪牙,日夜监视这些大臣的一举一动,收集他们的把柄。刑部侍郎王大人,因家中子弟在科举中稍有舞弊嫌疑,被慈禧太后严厉问责。慈禧太后怒拍桌子,怒目圆睁:“王大人,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你竟敢纵容家中子弟做出此等丑事,你眼里还有朝廷律法吗!念你往日功劳,从轻发落,但罚俸一年,降职留用,以观后效。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王大人吓得浑身颤抖,跪地求饶,不仅自家子弟前途尽毁,他本人也因此受到牵连降职。
礼部尚书刘大人,因在一次祭祀活动的安排上稍有失误,慈禧太后便抓住不放,在朝堂上大声斥责:“刘大人,祭祀乃国家大事,关乎祖宗神灵、江山社稷,你如此办事不力,怎配居此高位,若不是哀家念旧,早将你革职查办。”刘大人面如土色,连连叩头谢罪,从此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颜面扫地。
翰林院编修张大人,因一封私信被慈禧太后的心腹截获,其中稍有对朝廷政策的不当言辞,便被慈禧太后拿来大做文章,投入狱中。慈禧太后冷冷地说道:“竟敢在背后非议朝廷,你这是大逆不道,在狱中好好反省吧。”张大人在狱中受尽折磨,生不如死。
此外,慈禧太后还利用自己的亲信在朝中散布谣言,诋毁那些支持同治帝的大臣,破坏他们的声誉。她故意在大臣之间制造矛盾与纷争,让他们相互猜忌、彼此攻击,无法团结起来支持同治帝。
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慈禧太后的打击对象。在慈禧太后的威逼利诱之下,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臣开始动摇,重新投入她的阵营。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和权力,忘却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成为了慈禧太后维护权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