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芬那边的工程师哪个不是在枪林弹雨里调试设备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格里芬自己的工程师人形。
你火神重工或许能远程控制自己的麾下的人形,但能控制格里芬自己制造出来的人形吗?能控制陈树生自己用DNI筛选过的人形吗?
你们实验室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仪器,在人家眼里跟玩具似的。
最搞笑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技术储备”,厚得像砖头的专利证书在档案室里堆成了山,可惜大部分都停留在PPT阶段。就像那个吹了五年的“量子防护盾”项目,投入了几个亿,最后就憋出来个会发光的雨伞——下雨天还得担心漏电。
智能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的产品宣传片,特效做得比好莱坞大片还炫,实际样品却粗糙得像小学生手工课作业。
陈树生人看到这些,估计连嘲讽都懒得嘲讽。
毕竟在战场上,敌人可不会给你时间翻阅技术手册。
你火神重工的工程师再厉害,能厉害过子弹?
你们的专利再多,能挡得住炮弹?
战术平板上那个代表“技术优势”的进度条闪得再欢,在实战派眼里也就是个会发光的玩具。
会议室角落里,那盆号称能净化空气的智能绿植突然蔫了——可能是被这股子纸上谈兵的气息给熏的。
投影仪上的渗透计划还在循环播放,每个步骤都设计得尽善尽美,就是忘了考虑最关键的一点:陈树生和他的人,从来都不按套路出牌。
这帮商业精英的如意算盘,在真正的战士眼里,幼稚得像是用积木搭成的城堡,一脚就能踹个稀碎。
在火神重工那些锃光瓦亮的总部大楼里,至少这帮西装革履的家伙们还保持着最后一丝清醒——知道技术才是吃饭的家伙。
智能工厂的数据面板上,生产线良品率的曲线图虽然起伏得像过山车,但好歹还在运转,这在他们那些欧洲同行眼里已经堪称工业奇迹了。
那些欧洲老牌军火商才叫一个离谱,祖上靠造大炮发的家,现在会议室里摆的都是抽象派艺术雕塑。
他们的研发中心改成了网红咖啡厅,流水线工人个个留着艺术家发型,最新款的突击步枪上居然还雕刻着文艺复兴风格的花纹——美其名曰“军工美学”。
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却怎么也吹不散那股子“祖上阔过”的腐朽气息。
火神重工至少还记得定期给工程师们发工资,虽然管理层的奖金永远是技术部门的十倍。智能咖啡机给技术员们准备的虽然是速溶咖啡,但好歹没往里面掺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