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苏晓并未奢望过高,即使未曾涉足遥远的领地,他也能揣测到那些部落的实力。能与这般小型部落缔结盟约者,力量定然不会过于惊人。真正强大的部落只会觊觎他族,哪会容忍弱小的存在。
并非每个部落领袖都如苏晓这般仁慈,怀揣带领众人走向繁荣的愿景。况且,苏晓自己也在盘算如何吸引邻近部落加入,更别提这些尚未理解持续发展的原始居民了。
每个人对于交易比例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纷纷议论开来。像硕这样的激进派,提出的数字令人咋舌,开口便是数十斤。理智思考,那几个部落恐怕难以承受如此重负。另一边,鸠初次参与此类讨论,报出的数额微不足道,苏晓暗自计算,这甚至不及成本的一半。按此比例交易,部落很快就会陷入亏损,这与鸠谨慎的个性不无关系。然而,既然集思广益,苏晓并未多言,心中早已估算出大致成本,这部分费用必须由购买方承担。
毕竟,买卖双方皆有议价权,成交在于协商。心中有底限,谈判便能顺利进行。依照部落目前的生产力,每次外出至少需三四十人,就以最近的四十人为例。
往返加上提炼的时间,至少需五日。这期间,仅食物一项就是巨大的开销,每人每日一斤肉、半斤米,全换成肉也得三百余斤。这还仅计算消耗,四十人狩猎的成果颇为丰厚,每日上百斤各类肉食必不可少。
部落的产盐比例大约是十比一,或许略高些许,但不会相差过大。每位成员一趟往返大致能获取十二三斤盐,四十人总计五百斤。再计入他们在野外的艰苦生活,成本便提升至每人三斤肉。可以断言,若交易低于这个数目,部落便会亏损。
何况之前部落间的种子交易已能达到类似水平。综上所述,苏晓的底线是五斤肉换取一斤盐,如此部落尚可获利,而这个数字也相对合理,不至于让众人难以承受。当然,最终的交易价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