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华点点头。
牛队长:“近些年,雪山村人口持续增多,村里公共设施服务压力很大。”
“目前雪山村户籍人口超过多人,劳动人口多人,外来在村里工作的人口超过人。”
“之所以有这么多外来人口,主要还是村里创造了太多的工作岗位。”
“像村里3个5A级景区,每年吸引来雪山村旅游的全球游客已经超过了4500万。”
“为雪山村带来的直接旅游经济收入超过了1000亿!”
“为了服务这么多游客,雪山村提供旅游、住宿、饮食、娱乐等公共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
“另外,还有雪山村各大集团的总部、子公司也有不少员工。”
“整体对比来看,雪山村的常住人口甚至比一些小县城还多。”
“这么多的人口,对水、电、气、网等诸多公共资源提出了更大需求。”
“而且,为了维持雪山村的文明整洁,对废水、废渣等三废处理必须加大投资。”
“因此,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多基础设施,为村里提供公共服务。”
“我们的规划是:北边那里的土地主要用来建设基础设施,为雪山村提供公共服务。”
“南边则计划划入生态农业观光区,持续扩大生态观光旅游区的面积。”
彭万华看着村委会议室墙上的规划地图,微微点头。
这些年雪山村面积不断扩大,常住人口和旅游人口跟着逐年增多。
村里虽然面积大,但很多地方都被用作景区、生态旅游区。
核心区域主要位于雪山大道、诚信大道、富强大道,这三条主干道两边。
基本上开发的差不多了。
为了维持雪山村的美丽和优良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兴建更多基础设施是必要的。
但一个村子或者说土地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为了村民的生活幸福度,土地不可能无限扩大,人口不可能无限增多。
兴建基础设施得有个限度。
这方面得早做规划。
他随即问道:“有没有个长期的规划?”
牛队长和田书记对视一眼。
他总是站在很高的格局上。
他俩同样清楚建设一个宜居的雪山村很重要。
人口的数量和宜居程度关联性最大。
里面涉及环境质量、交通状况、公共设施、住房条件等等一系列的事。
所以在数年前就和彭灵敏团队制定了出了雪山村的发展和人口规划。
随即田书记开口道:“按照我们的规划,后续的村里常住人口可能差不多维持在25万至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