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远觉得话题说的有些沉重了,而且对于子女婚姻的问题一时也说不出结果,于是话音平和地说着:“娘也是在城区附近长大的,以前的城区和郊区,其实和山区的农村也没有多大区别。山区的农村周围全是山,郊区靠近山和城区,城区与农村之间隔着郊区。以前为了农耕,都是养牛用牛犁地,现在也有养牛的人家,可是已经不用来做农耕的劳力了。估计他们几个孩子,也没有几个见过真的牛。”再想到农耕和农忙收割,如今孩子们虽然都大了,可是对农村生活还是并不陌生。他也想到了孩子们成家立业,再还得上班,即使农耕和农忙收割还是会尽量抽时间回家帮忙,可是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还是有了不同地生活。他想到这些,话音柔和地说着:“这几年,郊区也走向城区化了,估计城里的孩子去到农村,即使满地的麦苗也会被认为是满地的韭菜了吧!”再次透过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不同,认识到了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影响,到底存在了多大的距离和差别。
梁博文默默地听着大家的交谈,可是印象里并没有梁家远生活的那个年代,包括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与现在的农村生活,到底存在多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她看过许多关于年代的书籍,也看到了很多那个时期的生活故事,可是似乎书籍的章节里描述的年代只是一个背景,更多地故事情节都是生活与情感的细节问题。她理解了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面貌,也看到了他们以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作为指引,从而一步步地迈向了全新的时代,可她感到想靠近他们的那种精神,并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她考虑着:“我们都是接受过家中长辈直接而又严苛的教诲,可是他们都是以身作则,用行动证明和以行动教会了我们认识生活,让我们懂得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最需要什么的呀!”觉得他们不妨将那时的思想,还有他们想传给后人的精神和思想,用他们为人处世的看待方式描述出来。
梁博峻对农村生活不陌生,也很想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话音略高地说着:“其实,听你们说故事,我们都会想你们吃过的苦,还有受过的难,最后都会成为助于我们成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没有他们,他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还有目前能够做到的这一切。
梁博清对这方面的理解与梁博峻的想法差不多,此时只是出于倾听而倾听,或者因为需要面对现实,也得时刻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如何生活的能力,默默地聆听了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故事。他觉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故事,并不比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的收获要少。为此,他感到原本萦绕在他心头的那些对生活有的顾虑和忧虑,也逐渐地消散了不少。
此时,吴玉涵看向了梁博清,话音略低地说着:“表哥,您打小就特别痴迷于看画画书。我也听说您还有个过人之处,就是但凡被你记下的故事,也只需听,或者看一遍,便能完完整整地再讲述第二遍。”话音虽然不高,可还是被梁家慧听到了。
梁家慧想到难得有这么一个聚会,话音柔和地说着:“我们好久没有畅快地聊天了,今天我提议,咱们从梁博清开始说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个人说一个。不过,大家的故事绝不能出现任何重复地情节,或意思相近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