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徐川都曾怀疑这是否是自己或这个时代能解决的难题。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了,而是物理学上的四维时空与数学上的拓扑结构、微分流形杂乱交织在一起的世纪难题。
但好在他并没有放弃,最终通过数学大统一理论将高维拓扑结构转变成了数学上的微分结构,并最终通过代数几何将其描绘成了一个可以嵌入高维余芽函数的表达式中,最终才完成对其的解析工作。
看着手中的稿纸,徐川脸上露出了一抹愉悦的笑容,轻轻的翻了翻页面上的算式。
“一个交织了物理维度概念与数学高维拓扑结构和能量流推动的的难题,这有点像多维庞加莱猜想,但远比那个更加复杂.....”
“如果要归类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分类,它可能没法单独放到数学的拓扑分类里面。”
“或许它应该单独建一个分类......”
翻了翻手中的稿纸,徐川看着上面的算式,自言自语的开口道。
“通过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的确可以借助大质量天体自身的时空曲率来实现超光速航行技术。”
“唯一的缺点是它可能无法跨越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真空’地带,只能在大质量天体能够影响的范围内航行。”
“不过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这倒也足够了。”
这里的‘引力真空’并不是指完全没有引力的宇宙环境。
事实上,宇宙中不存在没有引力的地方。
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质是质量对时空的弯曲效应。
而如果是按照他的虚空场论,引力来源于源于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产生的能量波动。
众所周知,真空不空。
即便是那些我们看上去空无一物的地方,也不断的存在和持续量子涨落和虚粒子对,构成动态的能量场。
这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概念。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表明,能量在极短时间内允许起伏,导致虚粒子对(如正负电子对)不断产生和湮灭。这种涨落使得真空具有零点能,即量子系统的最低能量状态。
而虚空场论中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术中的‘引力真空’地带指的是大质量的希尔球半径。
即引力能够在此范围内能有效控制天体运动,防止被其他恒星夺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