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大一统的王朝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除去短命的秦、晋、隋、元,就剩下汉、唐、宋、明、清。之所以没有选择强汉的建筑风格,有几个原因:一是不如唐朝建筑恢弘大气,二是汉朝建筑还未达到中国建筑的巅峰,三是汉朝建筑的色调不如唐朝丰富、鲜明,以红色与黑色为主,与唐朝建筑色彩相比,确实单调。
宋朝在文明、科技、富庶上与唐朝有一比,可是军力羸弱,未曾开疆拓土,称不得“盛”,故弃之。而明朝昏庸之主甚多,也未在开疆拓土上有多大建树,故不取矣。清朝,是蛮夷小族建立的王朝,算不得汉人的中原王朝。只“驱除鞑虏”四字就将满清王朝死死的钉在耻辱柱上。
所以,曾忆乡花再多的钱也要建造仿唐建筑学校。当然,曾忆乡建造仿唐建筑群还有一个心思。试想看看,当蓉城市民见到了一所如此气势恢弘与庄严的仿唐建筑学校,家长有不动心的吗?学生每天都沉浸在浓浓的盛唐建筑群中学习与成长,就像网络上的一句段子:“孩子们每天上学犹如上朝。”曾忆乡相信,自己这两所学校是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然,盛唐留给后世影响最深远的还有诗歌,“唐诗宋词”的说法就是对唐诗地位的肯定。
曾忆乡在对学校的构想中,早已嵌入唐诗的位置。他要把最富盛名的十六首唐诗以碑或贴的形式矗立立于校园的每个显眼位置,让所有进入校园的人真正能够感受盛唐文化的巨大魅力。至于碑或者帖的材质他已经想好了,就用汉白玉。有了盛唐气势恢弘与庄严的建筑群就有了盛唐的韵,再添上不朽的唐诗就有了盛唐的魂。曾忆乡就是要让自己的学校兼具唐韵与唐魂,这才能够充分体现盛唐的豪迈与气势,优雅与底蕴。曾忆乡要让这两所学校永远成为蓉城市民心中读书的圣地。
曾忆乡仔仔细细的审视王忠明展开的两所学校的设计草图。总体上看,蓉城长江初中与蓉城长江高中两所学校都是仿唐风格,但是,高中的建筑更显宏大气势,更为庄重。而初中的规制和规模略小一些,但楼台亭阁却要多一些,在宏大中透露着灵动与雅致。两所学校这样的布局与学生的年龄和审美意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