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文字演变(2 / 2)

在楚国迁都之时,各殿的牌匾基本上都是出自颜回之手。

世人都以为是秦国一统之后才有了统一的文字,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全面。

周天子取代商王朝之后,文字又得到了进一步演化。

商王朝注重祭祀,文字多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所以商朝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

而周王朝之后,喜欢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所以周王朝前期的文字又被称作为金文。

西周晚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文字多是刻写在竹简或者帛书上,所以金文又继续演化,成为现在的大篆。

在西周后期和东周前期各诸侯国使用的官方文字都是大篆。

大篆比起甲骨文、金文的音节更多,更容易书写,所以才有了周王室礼教天下的基础。

之后周王室东迁,影响力日益衰微。

这个时期,各诸侯国又因为各自国情、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又在大篆的基础上再次演化,这才有了如今各国不同的文字。

如秦国的小篆,齐国的陶文,燕国的金文,晋国的金文,楚国的鸟篆等。

燕晋两国虽然都被称为金文,但在读音和书写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但为了便于交流,诸侯国之间的国书还是用大篆来书写,就像贵族们平时在交流的时候用的都是周王室的雅言。

在江淮以南,楚国、吴国、越国使用的都是鸟篆,是在篆书基础上添加鸟、虫、兽等图案化的笔画,字形蜿蜒曲折,线条繁复华丽,常以夸张的鸟首、羽翼、虫足等元素点缀,保留甲骨文、金文的象形特征,但更注重艺术变形,部分字形几乎演变为图腾符号。

楚、吴、越三国的鸟篆风格差异明显,如楚国的鸟篆飘逸灵动,越国的则更加繁缛,但也算是大同小异。

如今楚国已经统治了吴地、越地、巴蜀之地,为了进一步消除这些地方与楚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隔阂,在各新得之地上创办郡学,教导少年们楚国的文字和语言,并传输忠君爱国的思想。

效果虽然有,但比较慢,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礼部尚书颜回在十年前就向熊章提出,随着纸张的使用,各类政务繁杂,现在的鸟篆文字根本就不够用,不能有效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

颜回的意思就是字不够用了。

商王朝的字是刻在甲骨之上,区区几个字就够了。

最新小说: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巨宋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