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要不先回府再去觐见陛下。”
“不必了,盐运中大,本王要现在进宫面见陛下。”
“殿下,如今朝中官员中多有弹劾殿下之人,认为你在青州有不臣之心,不得不防啊!”
“哼,还不是那些腐儒,青州之事危及天下,必须雷厉风行,至于其他,本王问心无愧。”
刘义符说罢不再言语,崔妈前往未央宫。
刘义隆很早就起来,来到天禄阁,这些天他一直无法安眠,毕竟盐运就像一根刺一样,不拔除这根刺,他无法安心。
正在翻阅奏章,内侍来报,“启禀陛下,齐王殿下求见。”
刘义隆大喜,“快,宣他进来。”
“诺。”
不一会,刘义符进入天禄阁,刚要施礼,刘义隆就道∶“皇兄不必多礼,快坐,说说青州之事。”
刘义符入座将青州之事从头说了一遍,毕竟刘义符是亲历之人,所以说出来要比奏章更加详细。
刘义隆听完也是很震惊,看来他想对了,这样发展下去,宋国盐运崩溃,国家根基恐怕会动摇,一旦如此,北伐必然遥遥无期。
于是刘义隆坚定了改革盐制的心。
于是刘义隆道∶“皇兄一路辛苦,先回府休息片刻,两个时辰后朕会召集重臣商议此事。”
“臣告退。”
刘义符走后,刘义隆就下令让徐麟等人两个时辰后来天禄阁议事。
未央宫天禄阁,宋国高层齐聚。
休息两个时辰,换了身衣服的刘义符来到天禄阁外,内侍引导他进入天禄阁。
这个时候,徐麟、王华等人陆续来到。
天禄阁内,刘义隆早就让人准备了上好的茶叶,毕竟一旦商讨起来,不知会多久。
见众人陆续到来,刘义隆道∶“诸位爱卿,先由齐王为大家介绍青州之事的具体情况。”
“臣遵旨。”
随后,刘义符详细说了青州之事的前因后果。
余澋首先道∶“陛下,盐运之事刻不容缓,臣以为立刻裁撤盐运衙门,设立盐政司专管盐运。”
王华道∶“余尚书所言虽然可解一时之危,然而仍然无法避免青州之事再度发生,设立盐政司不过是将盐运衙门搬到朝廷罢了。”
余澋道∶“王侍中,本官所说盐政司直属尚书省,售卖事宜仍由户部,开采还是工部,而且,要成立专门护卫盐井的军队,以防有人铤而走险。”
刘义隆听后,心中一动,如果这样,是不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盐政问题。
但是,他没有表态,他要看看到元度的想法。
这个时候,所有人见皇帝没有说话,顺着皇帝的视线,发现皇帝看向到元度,到元度也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这让他有些压力。
不过既然皇帝都看向自己,自然是希望自己发表意见,于是到元度起身道∶“陛下,臣有些想法不知当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