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七四人听罢神情激动,齐刷刷地抱拳躬身,异口同声地高呼:“我等愿为黄小姐效死命!”
通过四名斥候的详尽叙述,黄伊榕对敌我双方的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唐王府分派斥候基本都是两人一组,方便相互之间的照应。也就是说,辞世的六人,前后共被宋金刚及其部下,发现了三回。“定杨王”刘武周将宋金刚收入麾下之后,便将军权下放。三月份宋金刚堪堪侵扰并州,便已引起唐王府的注意,立马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从三月至七月,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六人分别于五月及六月,在平遥和介州附近,被敌戕害。后补上来的斥候预估“前人”的死亡地点与敌营的距离,最近的约摸一里,最远的,竟在十里开外!
十里之外就暴露遇袭,这令黄伊榕十分震惊,以唐王府斥候的能力,当不至于此。与西北地区一览无余的旷野不同,河东山多林密、水草丰茂,处处皆可隐匿身形,且有众多飞禽走兽在林间活动蹿飞,可以说是斥候们很好的“掩护盾”,怎会远在十里之遥,就被敌所擒?
然而,据王七等人所言,被害的前辈留下的暗号信息,确是如此。那在十里外“跟丢目标”的,是第五、第六人,时间是在宋金刚占领介州之后。至此,线索中断,定杨军神秘失踪。暗号中显示:攻下介州后,宋金刚率军队从城内迅速抽离,那两名斥候仅尾随了三四十里地,便死于敌手。
王七和柳忠接到上头指令,赶到事发地接替死去的前辈,一路寻迹追踪,最后推断汾阳为敌营据点。但由于宋金刚派下属大范围地巡逻抓捕,是以他们不敢靠近,并未真确看到营帐。正当他们拿不定主意之时,原本在执行其它任务的岳力和张狗子,竟于无意间,在关帝山看到了数百名身着定杨军服的敌兵,以及,宋金刚的帅旗。相关众人商议过后,不得不将汾阳及关帝山,都作为藏敌之所,上报上官。
待四人汇报完毕,黄伊榕让他们在府衙稍作歇息。次日,她带上王七,直奔汾阳而去,柳忠三人则是在衙内待命。
但凡对兵法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作战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然其中之“地利”,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一看军图或者沙盘,便能掌握运用的。若对双方交战的地形环境没有十足把握,则需亲自到实地勘察,并且请用当地向导,甚至是找来那些往来崎岖山路、险峻高崖的山里人带路。王七作为一名称职的斥候,又是汾阳本地人,将他带在身边,远比黄伊榕这个外地人自行摸索,要省事容易得多。